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

大陸.瀋陽.那家老院子酒樓

農曆二月二日,龍抬頭,民間習俗春龍節來到。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吃麵條、炸油糕、爆玉米花、吃豬頭肉,比作為挑龍頭、吃龍膽、金豆開花、龍王升天、興雲布雨、五穀豐登,以示吉慶。雷克斯活了將近三十個年頭第一次知道有這習俗,肯定是中國童話故事看得不夠多,或者是台灣沒有這個習俗吧?



這一天吃豬頭肉喻有好的開端,吉祥之意。在中國北方,今天有高人帶著吃豬頭,而據說頭髮在過年前得留到農曆二月二日過後,才能剪頭髮,否則有損於家中親戚某人,只是寡人目前沒查到相關資料就是。眾人來到那家老院子酒樓,道地東北菜,據說這兒的東北菜做的比外頭五星大酒店的還要好,嘗過以後的確也好吃,店家一樓為開放式點菜大廳,在大堂點好菜色後上樓包廂內等待用餐,本來想在大廳拍照的,但禁止拍照,估計得用手機偷拍才行,大剌剌的拿相機拍攝很容易被抓到

那家老院子酒樓服務特別,一般店家都有Waiter,在台灣中文會說先生小姐,在大陸小姐可不能亂說,是八大行業的意思,所以這兒的Waiter稱呼為服務員,請不要亂叫,否則哪天路上被人打都覺得莫名其妙。而那家更為特別,這兒不准叫服務員,每個服務員身上都有個名牌,取了個名字,客倌得叫名牌上的名字才行,譬如我們這包廂的服務員就叫做大小子&風火輪&大丫頭。若一樣稱呼為服務員,大小子會跟你說請喚大小子,店家有規定的!

菜色重點在於豬頭肉,其餘菜色大多看過不足為奇,而這道豬頭菜,上桌時服務員會抬著轎子吆喝到門口,敲鑼打鼓,喊上一段吉祥話,只是寡人啥都聽不懂,完全是瀋陽在地話,跟他們聽台語聽攏無為同樣的意思,重點是氣氛熱鬧,熱鬧開心吃飯心情就好哈哈

雖然眾人一夥七人點了許多菜,但真要說的話,那半個豬頭肉超多根本吃不完,打包時還拆肉拆了一大堆出來,原來我們真不會吃啊!而且您們看那米飯的數量,點一碗抵兩碗阿!吃這樣一桌平均一人約NT300塊,十分划算



















後頭介紹下農曆二月初二的故事,參考看看:

我國農曆二月初二,民間傳說,每逢這天,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;從此以後,雨水會逐漸增多。這天又叫“春龍節”。我國北方廣泛地流傳著“二月二,龍抬頭;大倉滿,小倉流”的民諺。中國的節令活動十分豐富,設計安排相應的吃食。這一天,家家戶戶吃麵條、炸油糕、爆玉米花,為的是祈禱龍王升天,興雲布雨,五穀豐登,以示吉慶。

農曆二月二,還有一種說法叫春龍節。許慎的《說文解字》記載:龍,鱗中之長,能幽能明,能細能巨,能長能短,春分登天,秋分而潛淵。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。

相傳,武則天當了皇帝,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。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,偷偷降了一場大雨,玉帝得知後,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,壓在一座大山下麵。山下還立了一塊碑,上寫道:龍王降雨犯天規,當受人間千秋罪。要想重登靈霄閣,除非金豆開花時。

人們為了拯救龍王,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。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,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,猛然想起,這玉米就像金豆,炒開了花,不就是金豆開花嗎?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,並在院裡設案焚香,供上“開花的金豆”,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。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,就大聲向玉帝喊到:“金豆開花了,放我出去!”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,只好傳諭,詔龍王回到天庭,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。

從此以後,民間形成了習慣,每到二月二這一天,人們就爆玉米花,也有炒豆的。大人小孩還念著:“二月二,龍抬頭,大倉滿,小倉流。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,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,稱作“打囤”或“填倉”。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,倉囤盈滿。

節日時,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“龍”的頭銜。吃水餃叫吃“龍耳”;吃春餅叫吃“龍鱗”;吃麵條叫吃“龍鬚”;吃米飯叫吃“龍子”;吃餛飩叫吃“龍眼”。

從科學角度看,農曆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,大地開始解凍,天氣逐漸轉暖,農民告別農閒,開始下地勞作了。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。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,在古時又稱春耕節。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,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Music

MUSI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