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然是以每個景點都實際看過為目標,而天壇公園景點雖沒紫禁城可看許多宮殿,但是實際走一趟可是很夠受的,不信親身走一趟便知,不方便的話就先看看 Google Map 比較大小,你會發現起碼有1.5個紫禁城範圍那麼大,入內前要先準備好飲水食物。
北京地鐵搭到天壇東門站,步行約5分鐘可到達東門路口,本想從大門正大光明的進去,一看那距離有點問題,還是乖乖地從東門進入。上午恭王府行程結束後本打算直接入天壇,想一想不對進去沒東西吃,只好就近找食物,附近沒什麼特色只好選了吉野家,在大陸我最常吃的速食店就是吉野家,有飯吃還是比較習慣的,池上便當怎不過來開店阿?
買了天壇公園聯票RMB$30元,包含公園門票、祈年殿、圜丘、回音壁等景點,而齋宮和神樂署需要另外購買門票RMB$10元,雷克斯我全都有進去,下方照片都可以看看。買票時有小插曲,輪到我購票時售票員似乎正在點錢,我詢問門票多少,售票員回答我 "一萬",接下來我和她都嚇了一跳,哇靠要像皇帝一樣祭天果真是高貴行程呀呵呵
基本上大景點我都有到達,整理過後第一階段想擺上的照片有160張左右,這要全擺上來有點開玩笑,於是刪刪減減剩下一百張左右,那麼接下來就照我的參觀順序為各位解說吧:
長廊:
長廊寬五米、長350米,共72間,又稱72連房,前窗後牆連嶘通脊。是宰牲亭、神廚、神庫連結祈谷壇的封閉式通道。祭祀前夕,廊內懸燈,典禮所需要的祭品,經由長廊送上祭壇。至於現在則是老爺爺老太太聚集的打牌會所,整條道全在打牌,不知道有沒有聚賭?
走牲棚柱础石:
祭天大典供俸的牲畜在神廚製作後,經由長廊送到祈年殿,當時在祈年殿東磚門內有走牲棚通往祭壇,此為走牲棚柱础石。估計應該是方便桌子固定所留下來的石洞
祈年殿:
由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,柱子環轉排列,中間4根龍井柱,高19.2米,直徑1.2米,支撐上層屋簷;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簷,在朱紅色底漆上以瀝粉貼金的方法繪有精緻的圖案;週邊12根簷柱支撐第三層屋簷;相應設置三層天花,中間設置龍鳳藻井;殿內梁枋施龍鳳和璽彩畫。祈年殿中間4根龍井柱,象徵著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;中層十二根大柱比龍井柱略細,名為金柱,象徵一年的十二個月;外層十二根柱子叫簷柱,象徵一天的十二個時辰。中外兩層柱子共二十四根,象徵二十四節氣。
天壇主建築物,整區觀光客最多的地方,還遇到觀光客的畢業旅行
皇乾殿:
坐落在祈年殿以北,祈年牆環繞的矩形院落裡,由三座琉璃門與祭壇相通。這是一座廡殿式大殿,覆蓋藍色的琉璃瓦,下面有漢白玉石欄杆的台基座。它是專為平時供奉“皇天上帝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。神版均供奉在形狀象屋宇的神龕裡,每逢農曆初一、十五,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時派官員掃塵、上香。祭祀前一天,皇帝到此上香行禮後,由禮部尚書上香,行三跪九叩禮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員將神牌恭請至龍亭內安放,由鑾儀衛的樣鉺抬至祈年殿內各相應神位安放,受祭, 是平時供奉祈穀壇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。
下午時分此方向往南是大逆光,非常不好拍照
祈穀壇:
孟春祈穀大典的場所,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,主要建築有祈年殿、皇乾殿、東西配殿、祈年門、神廚、宰牲亭、長廊,附屬建築有內外壝牆、具服台、丹陛橋,內壇牆上東南西北各設天門,西外壇牆設祈穀壇門,內壇東部有七星石。祈穀壇的祭壇為壇殿結合的圓形建築,是根據古代屋下祭帝的說法建立的。壇為三層,高5.6米,下層直徑91米,中層直徑80米,上層68米;殿為圓形,高38米,直徑32.7米,三重藍琉璃瓦,圓形屋簷,攢尖頂,寶頂鎏金。
丹陛橋:
是連接祈谷壇南磚門及其南天門(成貞門)的甬道,也是連接祈壇和圜丘壇的軸線,長360米,寬30米。丹陛橋上有三條石道,中為神道,東禦道,西王道,北高南低,北端高4米,南端1米,北行令人步步登高,如臨天庭。
當然雷克斯我是一路走在正中間往南走,後來想到這裡跟紫禁城的龍脈並不是同樣一條,突然間興趣缺缺,但走在皇帝曾走過的位置感覺也挺爽來著
具服台:
一方形石台,周圍護以漢白玉石欄。簡單的說就是皇帝換衣服的地方,現在是紀念品商店,若是進去亂買也是會被扒掉一層皮,或者是買到連褲子都沒有
皇穹宇:
皇穹宇院落位於圜丘壇外壝北側,坐北朝南,圓形圍牆,南面設三座琉璃門,主要建築有皇穹宇和東西配殿,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。皇穹宇由環轉十六根柱子支撐,外層八根簷柱,中間八根金柱,兩層柱子上設共同的溜金斗拱,以支撐拱上的天花和藻井,殿內滿是龍鳳和璽彩畫,天花圖案為貼金二龍戲珠,藻井為金龍藻井。皇穹宇殿內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我國古建中是獨一無二的。皇穹宇配殿,歇山殿頂,藍琉璃瓦屋面,正面出臺階六級,飾鏇子彩畫,造型精巧。東殿殿內供奉大明之神、北斗七星、金木水火土五星、周天星辰等神版,西殿則是夜明之神、雲雨風雷諸神神牌供奉處。皇穹宇殿前甬路從北面數, 前三塊石板即為三音石。當站在第一塊石板上擊一下掌, 只能聽見一聲回音; 當站在第二塊石板上擊一下掌就可以聽見兩聲回音;當站在第三塊石板上擊一下掌便聽到連續不斷的三聲回音。這就是為什麼把這三塊石板稱為三音石的原因,也有人專門把第三塊石板稱為三音石。
因為遊客太多,現場只聽見一堆亂七八糟的聲音,沒法試驗三音石
回音壁:
皇穹宇院落周圍的圓形圍牆,牆高約3.72米,厚0.9米,牆身用山東臨清磚磨磚對縫,藍琉璃筒瓦頂,這就是著名的“回音壁”。皇穹宇圓形院落的牆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體,磨磚對縫的砌牆方式使牆體結構十分緊密,牆的表面直徑651米, 圍牆高3.27米。當人們分別站在東西配殿的後面靠近牆壁輕聲講話,雖然雙方距離相距很遠,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聽見對方講話的聲音。這是因為圓形十分光滑,對音波的折射。
幹,我沒有看到這裡,原以為是皇穹宇外頭的圍牆,沒想到是要看圍牆的裡頭阿!
圜丘壇:
圜丘壇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,主要建築有圜丘、皇穹宇及配殿、神廚、三庫及宰牲亭,附屬建築有具服台、望燈等。圜丘明朝時為三層藍色琉璃圓壇,清乾隆十四年(1749)擴建,並改藍色琉璃為艾葉青石檯面,漢白玉柱、欄。圜丘形圓象天,三層壇制,高5.17米,下層直徑54.92米,上層直徑23.65米,每層四面出臺階各九級。上層中心為一塊圓石,外鋪扇面形石塊九圈,內圈九塊,以九的倍數依次向外延展,欄板、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數,象徵天數。圜丘檯面石板、攔板及各層臺階的數目均為奇數九或九的倍數。如檯面石板以上層中心圓石為起點,第一圈為九塊,第二圈為十八塊,依次周圍各圈直至底層,均以九的倍數遞增。各層漢白玉石欄板的數目也是如此。
本想在天心石上拍照紀念下,但人潮太多又是自己一個,想一想就算了
燔柴爐:
位於圜丘壇外壝內東南,座南朝北,圓筒形,綠琉璃磚砌成,其東西南三面各出臺階九級。燔柴爐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儀時焚燒祭祀正位(皇天上帝)供奉物用的。
感想:好大一個燒金紙的地方
望燈:
約30公尺,簡單來說是升旗的地方,差別是升燈上去。大典於黎明開始時,告知全場別打瞌睡,上面要辦正事了。明清時間總共有三座,袁世凱1914年祭天時砍倒兩根,只剩下現在這一根,問題是那袁老頭沒事砍這柱子幹嘛?找不到資料原因,真是傻B
晒牲所大殿柱础石:
本來有個祭祀殿在這,現在只剩一堆石頭,這樣解說比較白話
到這裡算是觀光路線主線告一段落,繼續往南走就會出朝亨門,雖然晚上有約吃飯,但時間還早,於是我轉頭繼續往神樂署、齋宮方向前進。沿途人少許多,不時可見些喜鵲,不行約30分鐘看到護城溝就是齋宮了。需要另外買門票,我估計門票分開賣的原因是要走到這裡真的需要一些體力,全包在套票裡會有不少人放棄,店家沒包進套票裡還是有良心的
齋宮:
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前進行齋戒的場所,位於祈穀壇內壇西南隅。宮內建有無梁殿、寢殿、鐘樓、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禮儀、居住、服務、警衛專用建築,均採用綠色琉璃瓦,以兩重宮牆、兩道禦溝圍護。齋宮佈局嚴謹,環境典雅,是中國古代祭祀齋戒建築的代表作。無梁殿即齋宮正殿,綠琉璃瓦廡殿頂,殿內為磚券拱頂,殿前月臺崇基石欄,三出陛,正階十三級,左右各十五級。無梁殿是皇帝白天齋戒場所,殿內陳設樸素,明間所懸“欽若昊天”匾為乾隆皇帝御筆,表達了天子對皇天上帝的虔誠之心。
來這可以看到天壇的歷史,看看明朝開始皇帝們的祭祀歷史,沒請導遊講解來這也看的到,沒想到基本上平均每位皇帝都來拜過50次以上,我走一次就覺得好累,不簡單啊!到達時天色已晚有點陰森森的恐怖,趕緊逛了逛閃人,整座齋宮裡加上我觀光客不超過五人,果然是冷門點。裡頭有鐘樓可以敲,但沒人管理賣門票,這倒是奇了
神樂署:
天壇建築之一,位於天壇西外壇,為明清時期演習祭祀禮樂的場所,被譽為明清兩朝最高的禮樂學府。神樂署始見於明永樂十八年(1420年),初稱神樂觀,觀中殿宇眾多,環境優美,開有茶肆、藥鋪,又稱天壇道觀。清乾隆八年改神樂觀名為為神樂所。乾隆十九年(1754年)定名為神樂署。天壇神樂署的正殿,原為明清兩朝演習祭祀禮樂的殿宇,為歇山頂單簷古建築,坐西向東,六楹五開間,東西向設穿堂門,殿內面積達600平方米。現開闢為中和韶樂展演區,舉辦古代祭祀樂舞展演,同時作為中和韶樂樂器鐘、磬的主要展館。
原天壇公園內有一土山位於祈穀壇內壇西南,丹陛橋西側,對天壇的總體景觀造成了極大破壞。1990年市政府組織搬走土山,恢復了齋宮與丹陛橋之間的景觀聯繫。植物配置是天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天壇壇域寬廣,氣勢宏大,建築集中,在主體建築周圍密植松柏,使中心祭壇蒼翠環繞,形成一種莊重、肅穆、寧靜、純潔的祭壇氛圍。祈年殿西柏樹林西側,是北京城最大的一片丁香林,占地6300平方米,種有丁香240叢,樹齡近50年,在北京城已十分少見。天壇菊花以品種多、養護水準高聞名遐邇,著名的有瑞雪祈年、丹陛金獅等。
來晚了一步菊花展剛結束,十分可惜,而上面說了一堆,神樂署就是古代的宮廷音樂學校,這裡逛完總算把基本想看的建築物逛完了,腳也快動不了,園裡沒有交通車真是太折騰
雙環萬壽亭:
乾隆皇帝為了母親的五十大壽所建的涼亭,雙環構造寓意為一對壽桃,但我完全想像不到這跟壽桃有啥關係?可見學理工的藝術方面果然比較弱。在這剛好遇到幾位人士在拍影片,放的是黃飛鴻主題音樂,剛好讓我坐下欣賞一下耍劍,這一坐下去可真的不想起來,不是因為劍耍得太好,而是因為腳受不了。後頭的七星石個人很懷疑真實性,不作簡介
於是乎天壇遊記告一段落,本想在2013/12/06中午發佈,但時間關係我得先出門處理事情,每次放假回來都時間不夠用,看來要等到明日飛到瀋陽才能繼續完成了。隔日下午到達瀋陽,昏昏沉沉的在飛機上醒了又睡醒了又睡,只過了四小時卻已從台北到瀋陽感覺好不真實
天壇是北京市區內方便到達的景點,當地人還有公園通票可以進入,而在公園內也有不少老人們的活動進行,雖然裏頭有寫著禁止大聲喧嘩,但我在長廊那看見一群人唱歌,聲音大到一百五十公尺外都聽得到,中氣十足,在天壇有這感受也挺奇怪的。最後照片是在跳PSY大叔江南Style的一對組合,估計是夫妻檔,圍觀的人群絕對比參觀七星石的人群還多。
天壇,皇帝祭天的場所,好地方,不去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